前言
穿刺活检的操作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病人和家属对穿刺了解不多,甚至存在一些诸如穿刺活检会引起肿瘤播散的担心和误解。实际上,穿刺活检是一个非常规范的医疗操作,医生会在权衡病人的获益和风险后进行。
为什么要穿刺活检?
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的简称。它是通过手术方法在病变部位钳取、切取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或利用穿刺在病变部位吸取等方法,从活着的患者身上取得病变部位的材料,制成病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后用显微镜检查的一种方法。虽然影像检查,例如X射线,有助于检测异常的结节或肿块等,但仅依靠它们不能区分癌细胞与非癌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活检极为常见。因为病理诊断是最准确的诊断,是公认的金标准,其诊断价值远远高于血液生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具有其他检查所无法替代的确诊价值。
患者可能会对即将接受的活检感到紧张。了解活检,以及活检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需要接受活检可能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
主要的活检类型
根据获得组织的困难程度,活检差异性很大。医学上用“侵入性”来描述活检。
发现病变就诊后,可以进行微创活检(例如,大多数皮肤活检)。注射少量麻醉药可以使该手术几乎无痛。更多的侵入性活检可能是在医院和手术中心进行。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给予镇静和止痛药物以减少任何的不适。患者可能会有几天感到活检部位的疼痛。如果活检部位疼痛显著,医生可以开出适当的止痛药。
1、骨髓活检
如果血液检测到异常,或医生怀疑癌症来自或转移到了患者的骨髓,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骨髓活检。
骨髓是在人体内一些较大的骨头内的海绵状物质,骨髓生产血细胞。分析骨髓样本能够发现什么导致了你的血液出现了问题。
骨髓活检通常用于诊断各种血液问题—非癌性和癌性的—包括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检也可以检测从其他部位开始并转移到骨髓的癌症。
骨髓活检时,医生使用长针从患者的髋骨背部抽取骨髓样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从患者身体中的其他骨骼抽取活检骨髓。患者在骨髓活检前接受局部麻醉,以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适。
2、内镜活检
在内窥镜检查时,医生使用一根细的、柔性的管子(内窥镜),管子末端装有灯用来观察身体内部的结构。用特殊工具通过管子来取得待分析的小块样本组织。
患者接受什么类型的内窥镜活检取决于可疑区域的位置。在内窥镜活检中使用的管子可以通过你的嘴、直肠、尿道或皮肤的小切口。内窥镜活检程序的例子包括用于从膀胱内部获取组织的膀胱镜检查、用于从肺内获取组织的支气管镜检查、用于从结肠内部获取组织的结肠镜检查。
根据患者接受的内窥镜活检的类型,患者可能在手术前接受镇静剂或麻醉剂。
3、针刺活检
在针刺活检时,医生使用特殊的针从疑似区域获得细胞。
针刺活检经常用于医生可以触及感觉到的肿瘤,例如可疑的乳房肿块和胀大的淋巴结。当与影像检查(例如X射线)结合时,针活检可从不能触及的体内深部的可疑区域获取细胞。
针刺活检手术包括:
-
细针抽吸。在细针抽吸时,将长而细的针插入可疑区域。使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和细胞用于分析。
-
空心针针活检。在进行粗针活检的时候,使用尖端具有切割功能的较大的针以从可疑区域取出一管组织。
-
真空辅助活检。在真空辅助活检时,抽吸装置增大了通过针抽取的液体和细胞的量。这可以减少针必须插入以获取足够样本的次数。
-
图像引导活检。图像引导活检结合影像检查和针刺活检,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
图像引导的活检使得医生可以穿刺不能触及的可疑区域,例如肝脏、肺或前列腺的异常。使用实时图像,医生可以确保针到达正确的位置。
患者将接受局部麻醉以麻醉活检的区域以减少疼痛。
4、皮肤活检
皮肤活检从身体表面获取细胞。皮肤活检最常用于诊断皮肤状况,包括黑素瘤和其他癌症。患者接受什么类型的皮肤活检取决于可疑的癌症类型和可疑细胞的程度。
皮肤活检手术类型包括:
-
刮取活检。在刮取活检时,医生使用类似于剃刀的工具刮擦皮肤的表面。
-
钻孔活检。在钻孔活检时,医生使用圆形工具来获取皮肤较深层的一小部分。
-
切开式活检。在切开式活检时,医生使用手术刀切取小部分皮肤。是否进行缝合以闭合活检部位取决于切除的皮肤的量。
-
切除活检。在切除活检时,医生切除整个肿块或整块异常皮肤区域。你可能需要接受缝合以闭合活检部位。
患者在手术前将接受局部麻醉用以麻醉活检部位。
5、手术活检
如果疑似细胞不能用其他活检方式获得或如果其他活检结果无效时,医生可能建议进行手术活检。
在手术活检时,外科医生从患者的皮肤切口进入可疑的细胞区域。手术活检的例子包括为了诊断可能存在的乳腺癌而切除乳房肿块的手术,以及为了诊断可能存在的淋巴瘤切除淋巴结的手术。
手术活检可用于切除部分异常区域的细胞(切取活检)。或者可以使用手术活检切除整个区域的异常细胞(切除活检)。
患者可能接受局部麻醉用以麻醉活检部位。一些手术活检需要全身麻醉,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意识。患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后留院观察。
活检标本处理和病理报告
组织标本在采集和保存后将被送到病理医生处。病理医生是负责诊断组织样本和进行其他测试的专科医生。样本可以被化学处理或冷冻并切成非常薄的切片。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通过染色增强对比度并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病理医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类型、形状和内在的活性来诊断肿瘤或其他疾病。
活检的结果将以病理报告的形式呈现给医生和患者,有助于医生确定细胞是否是癌性的。如果细胞是癌性的,活检结果可以告诉医生癌症起源—即癌症的类型。
活检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癌症的侵袭性——也就是癌症的级别。等级通常表示为1至4的数字,这是由癌细胞在显微镜下显示的情况来确定。
低级(1级)癌症通常是最不具侵袭性的,高级别(4级)癌症通常是最具侵袭性的。此信息可能有助于指导治疗选择。对癌细胞的其他特殊测试也可以帮助指导治疗选择。
穿刺活检的并发症
穿刺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很显然与活检的解剖部位有关,临床医生应该熟悉最常进行的活检的主要并发症。
气胸是经皮肺活检常遇到的并发症之一。 2002年Richardson等人对英国肺穿刺的调查显示,在5500例记录的活检样本中,气胸的总体发生率约为20%,其中咯血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和0.15%。出血是经皮肝穿刺活检后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 出血对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发生影响的500例活检中有1例发生,而严重出血导致需要输血,或手术和介入止血的情况在每2500至1万例中会发生一例。 Lane等人在2008年公布了经皮肾活检穿刺的综述,尽管在接受CT引导的肾活检穿刺后85%的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但只有1-2%的患者需要住院或输血。
穿刺活检会引起癌症的扩散和转移吗?
大量的临床实践数据证明,穿刺活检不会引起癌症的远处扩散和转移。然而,穿刺由于以下原因,会造成肿瘤沿着穿刺道种植和播种。
使用经皮通路到达目标病变需要将针穿过许多组织层面;最初通过皮肤,然后通过中间的组织,其解剖结构通常包括皮下脂肪,筋膜层,胸膜和肌肉。显然,要穿刺的病变位置决定了必须穿过的正常组织的数量。活检中恶性细胞沿着针管发生沉积时,肿瘤播种就会发生。所以理论上来说,肿瘤细胞确实有可能沿着穿剌孔道种植转移。但是临床上,这种概率是极低的。我国各地数万例细针穿刺病例的观察,还没有发现肿瘤沿针道扩散的明确证据;下面是国外一些数据统计。
-
对肺结节的穿刺:日本对近10,000例经皮肺活检的研究发现了6例肿瘤细胞沿着针道(0.061%)植入的病例。
-
胸膜恶性肿瘤:Agarwal等人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间皮瘤患者针道播种的发生率为4%,而手术活检播种的发生率为22%。
-
肝癌的穿刺:这表明肿瘤播种的总发生率在0.003-0.009%之间。
-
肝内病变的穿刺:总体而言,在HCC的背景下,肿瘤播种的风险看起来可能被夸大了,多个研究表明播种的发生率与在经皮肺活检中的发生率相似。
-
肾:Herts等对经皮肾活检穿刺的综述指出,肾活检的播种风险预计小于0.01%。
-
乳腺:在22%的(667例中的150例)患者中检测到恶性细胞的针道播种。(穿刺活检明确乳腺癌诊断后,连同针道所在的乳腺部分会被手术一并切除。
目前所用的穿剌针大多有套管等防护设计,类似圆珠笔收缩功能的套管保护。
当穿剌针快要碰到肿瘤的时候,就停下来按一下开关,将带有凹槽的针芯弹出,扎入肿瘤;再按一下开关,针芯就会回缩到套管内;此时活检取到的肿瘤组织被封闭在套管内,最后拔出穿剌针。取出的肿瘤组织与穿剌孔道完全隔离,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针道人为播散的可能性。
同时建议到有大量病人的肿瘤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并且配备合格的细胞病理医生。穿刺的手术器械和图像引导设备也非常重要,能缩短穿刺的时间,并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穿刺的质量。
还会有患者表示担心,针口的肿瘤细胞会不会通过血液转移到全身?其实就算是不做活检,癌细胞也会照样扩散或转移,因为不受限制的增殖、扩散和转移原本就是恶性肿瘤的“天性”。活检可以确认肿块性质从而最快时间加以治疗,不做活检的潜在风险性远大于做活检可能带来的风险性。
即使不幸中的不幸,少量癌细胞在穿刺的过程中不幸播散到血液和组织中,它们大概率也不会存活,因为有免疫系统这个“大管家”,让它无处可逃。因为在每个人体内其实也有很多的肿瘤细胞在循环,但由于免疫系统会及时清除,所以通常不会变成癌症。而在二次活检中能通过穿刺针带出来的肿瘤细胞是非常少的,连正常人体内血液循环中的数量都达不到。要想存活都难说,就更别提要造成大范围的转移了。